由于去年年底新冠疫情来袭,我国为了减少病毒带来的损害,毅然决定牺牲经济,全力救灾。现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,经济也稳步复苏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对外公布,初步核算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下降1.6%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同比下降6.8%,二季度增长3.2%,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0个百分点。这一数据即使放在同期的世界上,也是屈指可数的。
从各个数据上看,我国各行业恢复势头明显
-从供给端上看,工业、服务业均实现正增长。二季度,规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.4%转为增长4.4%,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.2%转为增长1.9%。
-从需求端上看,消费、投资降幅大幅收窄。二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.1个百分点。上半年,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。
-从月度数据上看,回升态势更加明显。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,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,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。
在增速回升的同时,民生指标保持平稳,新旧动能加速转换,发展的含金量十足。
就业总体稳定。上半年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.7%。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7%,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,其中25—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.2%,比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0.5个百分点。
物价涨势温和。上半年,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.8%,涨幅比一季度回落1.1个百分点,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现回落趋势。
脱贫攻坚成效突出。上半年,贫困人口较多的四川、贵州、广西等地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都在5.5%至7.6%之间;全国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增长9.3%,人均社会救济收入和补助收入增长13.2%,社会保障和兜底帮扶持续加强。
新兴领域动能增强。上半年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5%,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.7%,比上年同期提高0.9个百分点。高技术领域投入持续加大,新基建等相关产品增长较快。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,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,同比增长7.3%,一季度为下降0.8%。
刘爱华说: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,上半年国民经济逐步复苏。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,能够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,实现经济由降转升,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,殊为不易,这体现了党中央、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,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。」
当然,目前经济属于恢复性增长,距离疫情前的水平仍然具有挑战
「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,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。」刘爱华说。
回升趋势明显,经济复苏基础牢。3月以来,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,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同时,这样的运行态势表明,总体上疫情冲击是可控的,中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是较强的。「我国拥有健全的产业体系、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、超大的市场优势,这些优势在下阶段仍然会充分发挥作用,有效应对疫情冲击。」刘爱华说。
新经济蓬勃发展,动能转换态势好。远程办公、在线教育、智能施工、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化解了市场的堵点、难点;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;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、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。上半年,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.8%和7.2%,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%、21.8%。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壮大,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。
宏观政策发力,调控精准效果佳。上半年,为应对疫情冲击,积极的财政政策、稳健的货币政策、就业优先政策纷纷发力,并已见成效。针对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一些领域问题,补短板、强弱项蹄疾步稳,也将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。
「从这些有利条件看,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有信心。同时,经济回升也是有基础、有潜力、有条件实现的。」刘爱华说。
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